新闻中心
非凡体育一张古琴、一身汉服、一幅颇具水墨风情的背景……2016年1月28日,在农历新春来临之际,朝阳门190号上演了一场最美中国风。
从诸子百家坐而论道,到莫高窟上敦煌飞天;无论是起舞弄清影,还是琵琶半遮面,国学都以它独特的魅力令无数国人思之、学之、心向往之。尤其近几年来,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,一些国学爱好者自觉自愿搭乘互联网的快车,以“传统文化当代传播”为己任的民间机构纷纷成立,国学类微信公号、网站专题一经推出便得到网友点赞,成为网络空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
无网络,不传播。离开互联网的文化传播几乎已经不存在,然而借助互联网的传播,一些别有心机的人做起了“国学买卖”,将国学作为其盈利的筹码。“国学热”现象值得关注,更值得反思和警醒。国学高深莫测,互联网快速更迭,如何实现国学和互联网的无缝对接,成为当今亟需研究的课题之一。
《网络传播》杂志长期关注国学在当今互联网中的传播现象,继协办“文传榜之后,第六期“网络传播沙龙”再度出发,专题探讨“国学文化的网络传播”,邀请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秘书长金海峰,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长、秘书长王大千,“领导干部学国学”微信公号创始人、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、博士生导师王杰,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副主任、党组成员蔺玉红,以及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曹雅欣,深度探讨国学的网络传播之道。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副局长孙凯在沙龙开始前,就沙龙主题与各位嘉宾探讨交流,并向嘉宾颁发纪念海报。
“一切争论都是名词之争。”这句话虽有夸大之嫌,但足以说明“概念”对事物认知的重要性。在沙龙现场,金海峰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“国学”进行了解析:“从空间的角度,国学是一个区别性的概念,在与外来文化的比较中,它属于本土化的东西;从时间的维度,与现代文化比较,国学更趋向于传统的东西。两者结合,便给了国学一个比较宽泛的定位,那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。”
同时,金海峰将多年的研究进行整理,在原有基础上,创造性地提出“新国学”的概念:“新国学必须包含三个方面的因素,第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,第二是人的理想信念,第三则为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。”
王大千对此进行了补充,“孔子讲过一句话,‘时也,命也’,就是指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使命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在每一个历史时期所肩负的使命也是不一样的,在不同的时代要回答不同的问题。”
王杰赞同将当代精神融入国学系统之中,“当代所有的优秀文化,都应该融入我们民族的自有文化中,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体系的一部分。”对于国学的界定,王杰从学术的角度做了一定程度上的厘清,“国学包含两种含义,原始之意为学校。但当今国学在学术上仍争论不休,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。”
“形而上者谓之道”,国学之美即在于其神秘与质朴的交错之中,一千人眼里有一千个林黛玉,一千人心中,也有一千种国学风姿。
对于“国学热”,曾有不少学者在网上进行交锋,“回归”和“虚热”成为舆论焦点。作为嘉宾主持,曹雅欣在现场大胆追问,再论国学传播的“利义之辩”。
“让国学点亮童年,让国学提亮青春”是蔺玉红的理念,她认为“这其实不是‘国学热’,而是传统文化的一次回归”。长期关注青少年成长、注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她,表达了对当今现实及网络社会中不良现象的担忧,“曾几何时,对现代化的急切关注,让我们离传统越来越远,甚至和青少年的生活形成了一种隔绝。在这种隔绝中,造成了传统和现代之间的紧张,而这种紧张导致了一些道德沦丧和价值失衡,乃至于社会失序的现象发生。对国学教育的传播者而言非凡体育,重塑道德观、道德秩序,是一份责任。所以这次‘热’恰恰是国学回归的好时机,也是推动国学复兴的重要力量,所以我们一定要呵护它。”
王杰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观点:“今天的‘热’,虽然可以说是对民族文化和国学的一种尊重、认同和敬意,但距离真正了解和深入还很远,从这方面来讲,国学并没有全部开始‘热’。而且,今天的国学还有‘虚热’的假象,在‘国学热’过程中,庸俗化、低俗化、媚俗化、功利化、迷信化、排外化等现象也都粉墨登场,所以我们在呼唤‘国学热’的同时,更应该正本清源,更好地把国学中的精华展现给国人,让国人能在国学中真正汲取对修身做人、正己立德、安身立命有帮助的国学精华,那时候的国学才算真正‘热’了起来。”
一向尚“温”的王大千娓娓道来,语露玄机:“‘冷’和‘热’都不是我们希望的状态,孔子思想讲中庸之道、过犹不及,过热和过冷都是不正常的,温才是一种正常的状态,是守常、恒常、正常,是所谓的常态。”
“儒家里讲‘和’,是‘致中和天地位焉、万物育焉’,是中庸的‘执其两端而位其中’。‘中’即是‘和’,是我们追求的国学的一种状态,只有让国学走入生活,让传统成为时尚,才能够保持一种恒温。”曹雅欣总结道。
互联网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,但国学内容深邃奥妙,互联网传播形式浅显开放,如何创新国学传播形态,是值得国学爱好者们研究的话题。
金海峰认为,“在国学的网络传播中,理要深,话要浅非凡体育,即孔子提倡的要极高明,道中庸。”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在传播国学文化的过程中提出了自律机制,金海峰将其概括为“科普国学,文化健康”,并具体讲解了其中的十项内容:第一,传播中国优秀文化,要古为今用,学以致用;第二,不搞封建迷信,防止历史糟粕、沉渣泛起;第三,不带宗教情结,杜绝神学侵蚀理性思维;第四,不盲目排外,尊重多元文化和谐并存;第五,不可厚古薄今,强调与时俱进、开拓创新;第六,不要望文生义,提倡学有本源、言不妄发;第七,理论联系实际,源于学术,不带学究气;第八,坚守学术良心,服务社会,不染江湖气;第九,无官守有言责,学术无禁区,传播要自律;第十,做有传统文化修养的现代公民。
蔺玉红的想法也是朝气蓬勃,“互联网的传播,对内容而言主要是传承,而在形式和渠道上则要创新,搭建更多新媒体传播平台。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有两个网站,中国青年网有中国青少年国学院,未来网有中国少年国学院非凡体育,这些都让国学走入了青少年的生活,让青少年感知到了国学对他们成长的作用。”
“如果孔子活到现在,一定是一位网络大V、互联网的大玩家。”王大千一句话逗笑了在座的观众,“孔子所有的指导思想都有一个中心,就是快乐地生存、快乐地活着,即乐生。今天的互联网时代让我们更充实更快乐,这就是天下大同的概念。”在互联网的传播中,王大千认为传承经典的目的还有经世致用、学以致用,希望通过互联网能够创新不同的形式,让国学不仅能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当中,更能成为帮助人们成长的一根支柱。
曹雅欣对国学网络传播的前景抱以希冀:“‘理要深’,‘理’代表中国文化;‘话要浅’,‘话’代表网络传播。国学文化代表着历经五千年检验的最优秀的传播内容,而网络传播代表着足以改变时代进程的最优质的传播方式,两者应该结合,而且必须结合。”
两个小时的现场激辩在一首唯美的《青花瓷》中落下帷幕,但人们对国学的追寻之路才刚刚起步。互联网让身处这个时代的人们成为国学滋养的受益者,但国学的互联网传播之路任重而道远。在创新方式的同时,保持国学的原汁原味,成为网络空间和国学精髓的守护者和创新者,也是每位国学爱好者义不容辞的责任。
“网络传播沙龙”是《网络传播》杂志独家打造的又一品牌栏目,旨在加强杂志与读者、线上与线下、业界与学界的多方互动,探索读者提出问题、业界贡献案例、学者剖析原理、政界整合治理的整套解决方案。沙龙邀请最权威的专家,以最前沿的话题,最深度的解读,开启互联网领域的探索之门,立志成为互联网管理者、从业者和研究者的高端交流互动平台。